Friday 24 June 2016

《剪五方》簡介





《剪五方》,或稱《壓四方》,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作法及呈現的樣子。

但一般在閩南(或是由祖先從大陸南方傳承的)的傳承,多數一樣,如今還可看到很傳統的就唯獨福建泉州及台灣金門。

《剪五方》,或稱《壓四方》,大約可分成三種,以《剪刀》的“上下指標”為定義。

如四方剪下為傳統南方《正一》“壓煞”法,四方剪上為“過番”法及四方都沒有《剪刀》為福州派法。

而中央剪刀則一定是以“剪上”為主,除非廟中主神(恩主)神格不大 - 避諱“剪天”之名。

再來是該廟有《主脊樑》及《副輔樑》,如有,在廟大門上方的《剪中央》剪刀則朝上,而在《副輔樑》的剪刀則得朝下,這是為了“鎮土煞”,也是傳統閩南文化的特色。

在《剪五方》,或稱《壓四方》時,也會有《安天地八卦》及《插柳》的儀式。

閩南習俗會在《天地八卦》上加《銅劍》,《秤》,《筆》,《通書》及《髮網》,代表《五方靈官》。

在柳上則加上《十二宮符》或《卅六罡符》,如果大宮廟則用《七十二符》。

如今多數已失傳。

今日在此簡單介紹,往後有時間再一一解釋《剪五方》的內容及作用。

三無量。
大道心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